查看原文
其他

政策语言,易懂又难懂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2023 2023-06-03
新账号“大树乡谈2023”昨天终于通过审核,目前正在加急开通留言功能,感谢好友的再次支持,也在筹划怎么增加新的防失联渠道,不断开新号不是办法。
昨天提到了,有的内容,其他账号怎么写都可以,但小镇不宜写,小镇爱人说,这是对小镇的严格要求,得反思、感谢才行,别总是偷懒。
的确,那些内容虽然小镇谈得不太一样,但毕竟能谈的人太多了,还是尽可能分享些不一样的。比如图像LOGO代表的“新技术、新经济、新文化”,又比如深度解读政策文件,帮助大家建立对政策语言的认知,未来能够独立理解政策,又或者谈谈区域、产业与个人发展等等。
做这些更难的事,才有利于彼此进步。没有留言交流实在麻烦,比较复杂的文章先暂缓一下,过几天开通留言再好好交流,最近先开开头。

2023年一季度核心的几个数据都出来了,经济表现尤其出口超出全世界预料,做对了什么、未来存在什么挑战,非常值得好好谈一谈。
今天先浅谈一下。
每季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中央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今年一季度的通报稿有一个特别微妙的点,去掉了2021年四季度例会再次出现的“逆周期调节”,只留下2020年三季度首次提出的“跨周期调节”。
别看没几个字,非常值得细细品读,这是一把理解宏观政策的钥匙。
有一个关键点:国家怎么看经济周期,是否承认?如何面对?
马恩对经济危机、列宁对帝国主义的论述,都是承认经济周期的,但研究的对象要么是更早期的古典自由主义时代,要么是资本主义经济。那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是否还存在经济周期?
纯理性的思考就到这里,从实践角度,国家显然承认经济周期存在,并针对经济周期采取了极富针对性的措施
比如2016年1月4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其中不但论述当时经济形势,还强调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的。
到了2020年7月最高层会议首次提出“跨周期调节”,将过去的相对单一、短期的“逆周期调节”升级,带动了一系列改革推进。
比如协调处理不同部门、不同宏观政策之间脱节,在逆周期调节基础上确保跨周期调节持续发力,完善跨周期调节的政策评估制度,提高财政抗击中长期风险能力等等。
202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离不开这些几年前就开始推进的改革。
仅仅抓住“跨周期调节”和“中央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就能发现政策变化。
2020年二季度例会:“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
中央提出“跨周期调节”后,2020年三季度例会:“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
2020年四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例会:“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注意去掉了“调节”,强调“设计”,且从2020年三季度例会开始,就不再提“逆周期调节”;
2021年12月底的四季度例会:又出现了“逆周期调节”,改为“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
2022年全年四次例会:变成“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然后就是2023年一季度,再次去掉“逆周期调节”,变为“搞好跨周期调节”,而对应的货币政策,也从过去的“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变成“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加大”到“精准有力”一定要好好体会。
中国的政策特别易懂,但又特别难懂,就在于难学难精,入门就很难比如有三点基础的要求,在某个领域内,做好这三点在体制内也是中上水平了,剩下的就看个人了。
一是对政策整体方向的把握,搞清楚到底哪个层级更高,谁听谁的;
二是对一项政策的长期跟踪,能够充分理解体制内语言的微妙,要从高层级公文中找到微妙的关键点;
三是跨领域、跨界领会不同政策。
更进阶就需要结合现实,从利益、心理等等角度出发,体会不同层级、部门、地区的差异点了。
今天先点一下,等开通留言功能,再好好展开。


其他文章推荐
■  真通缩,还是假通缩?该怎么办?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